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4堂課學會打鼓--完結篇

最接近真理的結果通常都很簡潔有力!有些人習慣把簡單的事物搞得複雜,有些人喜歡拿其他人的話來嗆我(比如說去學校講座時常常有白目會誇耀他學長雙踏踩多快多快的…真是的,幫別人嘴炮自己也不會打更快啊...)
我是比較懶得動嘴,所以我曾經繞過的路就不太想讓大家再走一次,你們直接坐高鐵就好了,畢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,所以就別走太多岔路了吧!

接下來討論的:

2.協調

3.四肢獨立,

相信是很多人會對爵士鼓望之怯步的主要原因!

「我覺得要左右手要平均好難喔~~我節奏感很差手腳又很笨」

「我覺得手腳要拆神經好難喔~~我節奏感很差手腳又很笨」

(怎麼理由都一樣啊....)

其實這是兩個問題,(我覺得把學打鼓說成要學拆神經,很奸險,故意編個高深的辭彙來嚇人以顯示權威),先來做下面兩個心理測驗:


---

>>你會開車嗎?你能做到雙手轉方向盤時,同時用腳踩煞車來控制速度嗎?如果可以的話,恭喜你!已經能領會「四肢獨立」的要領!

>>你會走路嗎?你能做到保證雙腳交替抬起,而不會當你抬起一隻腳時,另一隻腳不會忍不住一起抬起來而把自己摔個狗吃屎嗎?如果可以的話,恭喜你!已經能領會「協調」的要領!

---


所以只要會走路、會開車的人,放心的來打鼓吧!(就算只會其中一樣也沒關係,事實上這年頭會開車卻不會走路的也不少...)

對我來說,這兩點就已經是打鼓的全部了。『四肢獨立』是個「一人分飾多角」的行動,把本來各由一人負責的大鼓、小鼓跟鈸,集中由一個人操作,就像開車一樣;而『協調』是一個「多人(肢)扮演一角」的行動,一個一個有次序的打出來,而不會同時打出兩個聲音,就像走路一樣。

(看到這裡應該有人恍然大悟,為什麼學過門比學新節奏簡單很多)

所以練習四肢獨立是很花時間的,畢竟它有違一般常理,就好像小時候媽媽不准我們邊吃飯邊看電視一樣。不過就打鼓來說,只要你同時間只變化一個部份(比如只換腳),而讓其他(左右手)下意識的穩定進行,還是會比邊吃飯邊看電視容易,,,


當你已領會「反彈」、「協調」與「四肢獨立」後,應該算很會打鼓了。不過,還需要一個關鍵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個鼓手,那就是:

4.跟著音樂走(請複誦十遍)

這句話真的很好用,不管何時、何地、男女老少、方長圓扁,都可以用這句話展現你超人一等的sense以及深不可測的美感。但是,一切都是屁!照例,我只講最簡單的想法,不過要多加幾個字:

---

跟著你喜歡的音樂走~~~~~~~~!(複誦一百遍)

---

正在學打鼓的人們,如果老師\團員選的歌你不喜歡,請妳一定要鼓起勇氣跟老師\團員溝通!

因為打一首喜歡的歌所得到的,勝過打一百首厲害但你不喜歡的歌!

努力學習不喜歡的東西的確是有收穫,不過這觀念太老派了,現在是流行發自內心去學習的時代了。

如果你真的能為了喜歡的音樂而學習,其實你不會太需要一個每個禮拜見一次面的老師,有時候還要聽他抱怨現在音樂市場難賺,或是還要幫他跑腿買煙買飲料。

也許付學費來學打鼓,只是在學習之中,慢慢吸收老師的品味與精神,最後自己也變成一個喜歡音樂、具有音樂品味的人,而且在有生之年都會繼續開心的打鼓下去。

這才是所有老師的終極期望啊!(當然你在開心之餘還不忘多介紹幾個學生給我,也是我最大的期望之一)



到此,四堂課圓滿收工,有很多人看到這裡,可能覺得我講跟沒講一樣,說的東西既淺顯又白話,連個譜或示範影片都沒有,怎麼可能光靠這4堂課就會打鼓。但正如我所說的,這是一張世界地圖,描繪的是整個世界的輪廓,如果你有勇氣,靠著它去旅行,去描繪自己的足跡,誰曰不宜?

來描繪一個屬於自己的打鼓之旅吧!

ps:對於一個已經有經驗的鼓手來說,怎麼有效率的練習及學習有名鼓手的solo及style應該是最重要的吧!其實技術面也可以分成線性(linear)及層次(layer)結構,比如偏向Metal、Funk、Fusion系列的名鼓手如Mike Portnoy, Steve Gadd, David Garibaldi等,都是以漂亮的solo線而見長的;而偏向Jazz、Latin系的名鼓手如Dave Weckl, Alex Acuna等,則是有厲害的層次組合,彷彿他有八隻腳一樣。

以自己對過門或對節奏的喜好程度,也可以看出自己的性向。比如說喜歡練過門的人,在接觸雙踏、Funk、RnB 跟J-pop等樂風時會比較上手;而喜歡打節奏的人,對接觸Jazz、Latin、Soul、Indie rock等風格,會比較上手。這是我多年來觀察的經驗,大家如果有特別的意見,或許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